人文弘爱

生命故事

小身材大能量!弘爱开展全省首例迷你中线导管置入

 

静脉输液治疗是肿瘤患者重要治疗方法之一,而静脉输液通路则是患者的“生命通道”,选择适合的“生命通道”将改善肿瘤患者在治疗全周期的就医体验,4月15日,厦门弘爱医院开展了全省首例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技术。

 

 

首位获益者吴先生

 

72岁的吴先生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,住院期间需输注药物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,既往曾置入PICC导管,化疗结束后已拔管。

 

近期因需进一步输注治疗入院,但吴先生外周静脉条件差,反复穿刺可能会增加其痛苦,为保证药物输注顺利进行,厦门弘爱医院静疗小组为吴先生进行了详细的评估,决定采用一种护理新技术。

 

综合治疗方案、血管条件、既往置管史及个人意愿等,经过置管团队严谨探讨,最终决定采用经超声引导下,加速塞丁格技术置入迷你中线导管,这是吴先生目前的最佳静脉置管方案。吴先生也是我院引进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技术的首位获益者。 

 


福建省首例迷你中线导管置入

目前,厦门弘爱医院已常规开展的中心静脉输液方法有PICC(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)、PORT(输液港)、CVC(中心静脉导管)等,但对于部分患者(如日间化疗病人)仅静脉给药一天,中心静脉血管通路存在许多相对不便利的因素,用留置针也存在很大的药物外渗风险,易造成血管不可逆的损伤。

 

因此,弘爱医院首次引进了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技术,并于4月15日在肿瘤病房成功开展福建省首例迷你中线导管置入,经过二十天的使用及观察,该导管功能及患者体验感均良好。

ad7cd038eeca93932127f740e8b208b1.png

 

什么是“迷你中线导管”?

 

迷你中线导管是长度8~10cm的长外周导管,具有能减少外周静脉通道困难患者的反复穿刺、并发症少、预期使用时间较长等特点,是一种新型静脉治疗血管通路装置。

迷你中线导管适应症

①输液时间1-4周;

②病人易动,用普通留置针易脱出的病人(躁动、谵妄、意识模糊、贪玩儿童等);

③血浆置换、干细胞采集、血小板采集的患者;

④快速大量补液补血病人;

⑤急诊需要紧急置管的病人;

⑥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后需要替换导管,用它暂时替代,抗感染控制体温后再使用CVC和PICC;

⑦导管流速最大可达5ml/s,可耐受最大输注压力为325psi满足高压输注对比剂的要求,可用于增强CT检查。

 

 

迷你中线导管作为一种新型静脉治疗;血管通路装置的优势:

①满足治疗周期为1-4周患者的使用,更好的填补了外周留置针(72-96小时)和PICC(1-12月)留置时间的空白;

②具有不易脱出稳定性好;

③流速快,可用于快速补液、补血的病人;

④穿刺成功后不需要X线定位;

⑤采用塞丁格设计,巧妙、合理、全密闭一体化,减少感染机会等特点。



迷你中线导管这一新技术的开展,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伤害;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;最小化减轻血管内膜损伤;同时也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

这标志着厦门弘爱医院静疗水平迈上新台阶,打开了静脉治疗的新篇章,为中长期住院、静脉治疗困难患者增加了新的血管通路装置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