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镜”技高超 对消化早癌说“不” 张荣春从全国消化病领域排名第一的医院来厦门弘爱医院掌“镜”
2019年7月11日·海西晨报· 第A11版 · 名医周刊
张荣春正在为患者诊疗。通讯员供图 |
张荣春 厦门弘爱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、中国医师协会慢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ERCP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厦门市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常务委员。曾在全国消化病领域排名第一的西京消化病医院任医疗组长。 晨报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罗健锴
从农村娃儿走出来,到成为大都市的明星医生,他用踏实铺就从医之路;从西安到厦门,跨越千里,他用情怀追求医生仁心的梦想。他就是来自厦门弘爱医院消化内科的张荣春。 手术台上的“钉子户” 1996年,张荣春成为家里第一位医生。“‘从小成绩好,长大当医生。’这是我们乡下的土话。当时我也不知道医生到底好在哪,但当了医生就要成为一名好医生。”在学校,张荣春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因此毕业后,他就进入了医院,成为一名医生。 2007年,他转战西京医院;次年,西京消化病医院成立。张荣春作为其中一员,伴随西京消化病医院的成长,和团队一起将医院做成在全国消化病领域连续九年排名第一的“金字招牌”。其间,张荣春主要负责治疗胆胰疾病。“在西北,结石患者多,我一年可以手术600台左右。”张荣春回忆,当时整个医院手术一千多台,他几乎占了半壁江山。 ERCP(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)是张荣春的看家本领。在老师郭学刚教授的引导下,他专注研究胆胰疾病10多年。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,他个人完成的ERCP手术超4000台,成了手术台上的“钉子户”:只要是工作日,总有个一米八多的大高个,像一尊雕塑似的站在手术台前,穿着厚重的防护服,一手举着内窥镜控制器,手指熟练地在旋钮和按键上“飞舞”,一手攥着镜身时进时退,眼睛盯着大屏幕,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…… 由于长期穿着重达30多斤的防护铅衣久站,张荣春已经出现严重的左膝关节损伤,以至于现在给患者做内镜检查时,站得实在撑不住的他偶尔会借助一条凳子来支撑身体。 吃午饭都为患者“让道” 去年9月,厦门弘爱医院刚刚开业,张荣春就加入了这个大家庭。刚来到厦门弘爱医院,他首先不适应的就是午休———不睡午觉的人有很多,可从不吃午饭的人太罕见了,而张荣春就是这个既不睡午觉又不吃午饭的人。 今年五一前夕,因消化内镜中心患者过多,过了午饭饭点,张荣春依然在检查室里忙碌。见他忙完也没吃饭,科室里的护士十分好奇,张荣春则调侃道:“我不吃午饭呀,少吃点正好,又能保持身材,哈哈哈!”可接受他诊治的患者哪会想到,每天建议别人健康饮食的医学专家,自己却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。不过,正是因为他“以患者优先”的态度,和许多患者最终成了朋友。 没过多久,正值国庆假期,70多岁的林老伯发着高烧、全身黄疸来求治。张荣春接到消息后火速到岗,眼看老伯病情迅速恶化,考虑到假期麻醉师无法即刻到位,他果断决定为其行紧急ERCP手术。 ERCP是内镜手术中难度极高的手术之一,清醒状态下行手术更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。当一切就绪后,他安慰老伯:“老爷子,本来你可以睡一觉就好了,但今天大家都放假,你就睡不成了,就当抽点时间陪陪后生吧。”10分钟后,胆道成功引流,结石取出,手术顺利。回病房后,原本虚弱无力毫无食欲的林老伯想吃东西了,一看张荣春来查房就连忙谢道:“真的舒服多了,谢谢你呀!张医生!” 张荣春自己也没想到,来到厦门弘爱医院打响的ERCP“第一枪”,竟然如此惊险。 放弃安逸从零实现飞跃 去年之前,张荣春在全国消化病领域排名第一的西京消化病医院工作了十几年,任医疗组长,工作已经很稳定。但是当厦门弘爱医院建院,他毅然放弃在西安的安逸生活,来到厦门从零开始。 “我放弃了很多,但是弘爱全新的办医模式,对我的掣肘更少。这家医院以临床为中心,效率高,更能做一名纯粹的医生。我全心为病人服务,只管看好病就行。”这种模式吸引了张荣春,尽管他现在带的团队很年轻,但这些医生都踏实肯干,成长很迅速。 “结肠镜早癌筛查,我们的息肉检出率超过60%,腺瘤检出率超过40%,均超过国家平均水平。这说明,我们的态度认真,准备充分很重要。”张荣春介绍,准确及时地检出结果,对于早癌患者来说都是福音,并且在内镜手术方面,大多数是三级、四级手术,截至目前没有出现过一例穿孔事件。张荣春说,国家的指标是穿孔率千分之一以下,而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。 如今,张荣春挑起消化内科副主任的重担。医院开业仅9个月,他带领消化内科团队实现了从零到三个“一”的飞跃———日均门诊量破一百、月均内镜诊疗台数破一千、服务患者总数破一万,成绩斐然。张荣春果敢负责的行事风格和精益求精的专业追求,为科室里的全体医护人员树立了良好榜样。S9711020 |